物質與反物質的本質差異 了解物質和反物質在物理定律上微小的差異,就可能會產生有關於為什麼宇宙中包含的物質遠比反物質多的線索,所有的反物質是怎麼不見的?
新報導
史丹佛直線加速器中心的報導(SLAC story)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的報導(KEK story)
美國物理學會的故事(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story)
圖片 (B介子工廠, BaBar 圖片, BaBar 照片, SLAC 圖片, Belle 偵測器照片, KEK 用地)
2001年2月14日
μ介子數據挑戰標準模型一個非常精確測量μ介子所謂的不規則磁矩的實驗,結果發現到似乎超出(?)標準模型
新報導:
布魯克哈芬國家實驗室的報導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story
美國物理學會的報導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story
2000年12月
重粒子的暗示:希格斯玻色子。瑞士日內瓦CERN實驗室中的LEP加速器最後一次關掉,為了增加新建大型強子碰撞機的空間,就在停工前,他們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也許是也可能不是帶有約115GeV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之跡象,希格斯玻色子應是在就我們所知的,在粒子如何得到質量之中扮演關鍵性角色的粒子,研究位置現在已轉移到費米國家實驗室的正負質子(Tevatron)碰撞機,其將在2001年3月開始五年的運轉,費米國家實驗室將尋找和180 GeV相同質量的希格斯
新報導:
美國物理學會的報導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story
歐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 story (較早)
歐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 story (較晚)
圖片:
2000年6月20日
發現微中子τ。 τ微中子第一個直接的証據,這第三種微中子已在費米國家實驗室看到,他們看到微中子撞擊靶而產生τ輕子。
新報導:
2000年4月27日
初期的宇宙。首張詳細展現存在於宇宙中,只佔現在年齡的極小部分且更小和更熱1,000倍時的結構圖片,這張來自毫米波段觀天計畫(BOOMERANG project)的圖片已在一些宇宙論的未解之謎中露出了曙光 -- 物質和能量的本質支配了銀河空間以及空間是"扭曲"還是"平坦"的。
另一維空間?另一維時空次元可能容許物理上的力在更低能時合在一起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這些空間?
1999年6月30日
微中子振盪知識的進展。 在日本,有一台加速器和地下250公里的偵測器聯合在一起,以尋找微中子的奇特性質。
新報導
AIP圖片 (東-西微中子不對稱性, Super-Kamiokande微中子偵測器)
1999年6月21日
時間的箭頭已在CERN和費米國家實驗室利用測量CP violation時測到了 (CP是關於物質和反物質極微小的不對稱性)。
B介子中有趣的跡象已出現在費米國家實驗室了,CP是對稱性的,它能將粒子轉變為反粒子(電荷結合,或 C),然後再把粒子穿過鏡子(宇稱反射,或 P)。
新報導
1998年12月19日
宇宙中的排斥力似乎在廣大的規模中作用著,至少有部分中和了萬有引力。
1999年諾貝爾物理獎
瑞典皇家科學學會頒發1999年諾貝爾物理獎給兩位荷蘭物理學家,他們創造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數學基礎 ,此獎頒給:
荷蘭烏特勒支市烏特勒支大學霍富特(Gerardus 't Hooft)教授與荷蘭畢薩曼的費爾曼(Emeritus Martinus J.G. VeltmaProfessor)教授。
此學會說: "這兩位研究者因將粒子物理理論置於更穩固的數學基礎而獲頒諾貝爾講,他們已証明如何將這理論用於精確的物理性質計算上,歐洲和美國加速器實驗室的實驗最近也証實了許多的計算結果。
學會引用"由於闡明了物理上電弱作用力的量子結構"。
新報導
標準模型的背景在 http://ParticleAdventure.org
推荐閱讀:
基本粒子之間力的規範理論,1980年六月美國科學家霍富特(Gerard 't Hooft)所作,p. 90。
希格斯玻色子,1986年美國科學家費爾曼( Martinus J.G. Veltman)所作, p.88。